首 页   实验室概况   科学研究   研究队伍   研究生培养   开放合作   支撑平台   English
 
新闻公告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学术报告
头条新闻
友情链接
 
 
  现在位置:首页 >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十万尾金线鲃放归高原明珠滇池
2016-12-23 | 作者: 潘晓赋,蒋万胜 | 来源: 系统进化与生物地理学研究组 |【小  大】【打印】【关闭】

   2016年12月22日,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主办的“2016中央渔业资源保护增殖放流——滇池金线鲃”在美丽滇池东岸,七彩云南古滇名城湿地公园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丰泽园公司等技术单位、昆明电视台等媒体频道、和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共计约300人参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滇池是清澈的,它的周围遍布龙潭和溪流。这些龙潭和溪流内的水与湖体水相互吐纳吸收,而整个滇池内四周也布满了水草等沉水植物。滇池形成的良好的水体系统,成为土著生物们的天堂。所以滇池金线鲃选择了连通龙潭且流经滇池的溪流作为自己的栖息地。滇池金线鲃以小鱼及甲壳类为主食,悠游自在地生活着。当时,滇池金线鲃的产量也颇丰。它们冬季在洞穴中越冬,到早春之季繁殖,离开穴居之地,通过溪流进入滇池,春夏秋之季在滇池温暖的湖泊中生活。滇池金线鲃可以算得上是最古老的“寿星”了,它与滇池共生。据现有地质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显示,滇池形成于320万年前,而在滇池形成之时,与其共生长的金线鲃也出现了,所以,人们都称金线鲃为“滇池古董”。这也是金线鲃的神秘之处。几百年前,徐霞客来到昆明,游历滇池时,在《徐霞客游记·游太华山记》中这样记述滇池金线鲃:“鱼大不逾四寸,中腴脂,首尾一缕如线,为滇池珍味。”因此,滇池金线鲃被评为传统的云南“四大名鱼”之首,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研究员领导的团队2007年首次对滇池金线鲃繁殖成功,并于2009年开始实施滇池金线鲃人工增殖放流,先后10余次放流滇池流域滇池金线鲃鱼苗200余万尾。通过对滇池金线鲃耳石的茜素红及茜素红络合物标志放流种群监测发现,放流个体可以在滇池劣IV类水质中生存。以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成功为契机,提出的“海菜花—滇池金线鲃—背角无齿蚌”立体湿地恢复模式,强调湿地恢复土著物种的重要性,已在国际上得到较好反响,并得到SCIENCE的专文报道。2016年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对滇池金线鲃的全基因组进行了破译,为该物种的后续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多年以来,通过滇池金线鲃旗舰种的作用,唤起了滇池沿岸居民保护滇池水生生态意识,取得较好社会、经济效益,对促进云南渔业发展,发挥地方特色,发展地方经济等均具重大现实意义。活动之后,杨君兴研究员接受了昆明电视台的记者专访。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 邮编:650223  联系电话:0871-519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