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新内网 | 所政务信息网| 留言板 | mail邮箱 | 所长信箱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机构设置 科研成果 研究队伍 院地合作 国际交流 研究生教育 学术出版物 党群园地 科学普及 信息公开
科普文章
动物大观
生命奥秘
社会热点
科学考察
科普专著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文章 > 生命奥秘
科学时报 张雯雯:蝙蝠飞行起源机制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2010-05-13 | 作者: | 来源: | 【小  大】【打印】【关闭】
本报讯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感叹:“从不能飞的原始哺乳动物进化为能飞的蝙蝠是不可思议的。”作为唯一演化出具有真正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与鸟类进化出飞行能力一样,蝙蝠飞行能力的进化需要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形态和生理变化。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及其指导的博士生沈永义从能量代谢角度揭示了蝙蝠飞行能力的起源机制。
 
据沈永义介绍,他们注意到飞行消耗的能量是奔跑的3~15倍,因此飞行除了需要骨骼等形态变化外,还需要能量供应系统的高效率化,以便适应能量需求的急剧增加。就像是飞机能飞,不单单需要机翼等形态结构,还需要强大的发动机来提供动力。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通过氧化呼吸链提供了生物体95%的能量,是动物各种运动所需能量动力的“发动机”。为此,他们推测,线粒体产能系统的进化应该与蝙蝠飞行能力的起源密切相关。通过全基因组比较分析,他们证实,在蝙蝠飞行能力的起源过程中,线粒体的氧化呼吸链基因受到正选择,线粒体与细胞核编码的基因发生协同进化,以适应飞行起源过程中对能量需求的急剧增加。
 
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美国科学院院士David M. Hillis评价,该研究十分出色且令人兴奋,研究结果对了解线粒体的分子生物学和进化以及飞行的分子适应机制有广泛意义。(张雯雯)
 
《科学时报》 (2010-5-11 A1 要闻)
Copyright© 2007-2019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32号  邮编:650223  电子邮件:zhanggq@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