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干热河谷区生物多样性不应被低估
2018-09-04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
0

  红外相机技术在地栖大中型野生动物调查与监测研究中具有突出优势,易于统一规范技术标准,所获取数据便于管理和标准化统计分析,已成为国内外兽类监测研究网络的主要技术支撑。日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学龙课题组在红外相机监测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多样性与分布》,李学友博士为第一作者,蒋学龙为通讯作者。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兽类生态与进化学科组在中国西南地区开展兽类多样性监测与研究,并不断扩展监测范围,加大监测力度,按统一抽样标准,在多个代表不同景观类型的保护区建设红外相机监测研究网络。基于前期的监测数据,蒋学龙课题组利用层次贝叶斯模型对中国西南地区3个典型的景观类型的地栖、半地栖珍稀野生动物物种丰富度与分布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层次模型,从物种、类群和目标物种集合等多层次分析物种占有率及其与环境变量间的关联,评估不同景观中的目标类群的物种丰富度与分布。

  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群落水平上(目标物种集合),人为干扰对物种多样性与占有率均表现出强烈的负效应,物种丰富度与海拔之间呈现出中峰模式,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的中峰格局对应着较低海拔的高干扰压力和较高海拔的低郁闭度;在生态类群水平上,各类群的占有率与海拔之间均呈现出明显的抛物线关系,除雉类外,人为干扰对其余类群均具有强烈负效应;在物种水平上,各物种对环境变量的响应各异,斑羚和岩羊等物种对干热河谷景观表现出强烈的偏好。

  蒋学龙指出:“虽然干热河谷区往往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贫瘠区,我们的研究却发现该类景观目标类群的物种丰富度甚至高于亚热带山地森林,而且是斑羚和岩羊等濒危物种的理想栖息地。因此,干热河谷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中不应该再被忽视。 ”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