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项目     首页 > 院地合作 > 合作项目
2012年昆明动物所地方合作项目
2013-04-22 来源: 作者:
0

1.加入全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联盟

为加强中科院与地方科研单位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合作,2012年9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承办的“生物多样性领域战略合作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省科学院及所属研究机构、中科院生物多样性相关研究单位、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等40余家单位的67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交流会。我所加入了全国科学院联盟生物多样性分会。

2.与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发滇南小耳猪产业

以西双版纳小耳猪产业化研究开发为切入点,昆明动物所与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启动了“热带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中心”建设,“中心”拟建设在勐仑镇版纳学院新校区规划区内,规划设计范围总用地面积约:79992平方米(120亩)。项目主要分为:科研区(45.2亩)、养殖区(44.8亩),科研辅助区(30.0亩)、共三个区域。2012年9月27日,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云南桥堡建设科技入滇对接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在科技入滇对接会上,昆明动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郗建勋及副所长王文代表研究所与西双版纳州领导正式签署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热带特色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重大科技合作协议书,旨在利用功能基因组学已成功筛选到提高家猪产子数和肉质相关的基因标记,目前正在申请国际专利,并开展分子育种及其推广应用。

3. 杨君兴课题组回放李仙江流域土著鱼类1.7万尾

 为促进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育,减少人类活动对土著鱼类生存繁衍的影响,2012年7月1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课题组研究繁育的1.1万尾软鳍新光唇鱼和0.6万尾暗色唇鱼苗种在云南墨江居甫渡电站库区放归李仙江流域。此次放流活动是昆明动物所继大头鲤、滇池金线鲃成功回放后,成功实现放流的第三、第四种鱼类,暗色唇鱼和软鳍新光唇鱼首次实现了重新引回到李仙江流域,为其种群恢复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此次鱼苗放归得到了云南大唐国际李仙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云南省环保厅、云南省环境监察总队、普洱市环保局等相关领导参加了此次放流活动。

4.承担云南省九湖污染治理项目

项目名称:《滇池海菜花-金线鱼复合生态系统重建及持续利用扩大示范研究》,该项目为云南省科技厅和云南省环保厅共同资助,总经费580万。项目以保护和恢复滇池关键土著物种作为生态系统重建的先导突破重点,通过在滇池不同环境、不同区域回植高原湖泊特色植物---海菜花和回放滇池金线鲃(云南名鱼,国家II级保护动物),重建土著水生生态群落,疏通营养物质(氮磷)沿海菜花和金线鱼两条路径顺利上岸;研究土著生物生理生态适应性;实现海菜花和滇池金线鲃的经济价值;使得湖泊生态系统形成海菜花和滇池金线鱼为代表的土著水生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可持续体系。

5.承担了一系列高技术委托项目

先后受普洱茶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委托、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贵州省烟草科学院委托,开展《烟草遗传图谱构建和重要抗病基因精细定位》、《烟草属各物种基因组及转录组分析》、《普洱茶等茶叶叶片比较转录组》、《天蚕抗病育种和新型育种技术研究》;《石斛、普洱茶先导基因组技术开发》、《蒙古冰草、华北驼绒藜转录组和抗逆机理》,总经费合计1200万元。旨在通过基因组分析和重组等高技术手段,深入发掘与生产重大需求相关的基因(如抗逆、抗病虫或高产基因等),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