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首页 > 专栏 > 党风廉政建设专栏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学、做”合格党员的人格三喻
2016-03-30 来源:河南省信阳平桥区委组织部 作者:黄彦敏
0
  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体党员”意味着受众是全国8000多万名党员大军,涉及点多、面广、线长,意义非凡,行则深远。笔者认为,各地党员只要结合实际,以人格“三喻”锤炼党性修养,从笃忠、笃学、笃实力,“学”、“做”合格共产党员,就能达到专题教育的真正实效。
  “春蚕”喻忠。“文革”后期,周恩来同志疾病缠身,力挽狂澜,苦撑危局。在处境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他还深情地对人们说“我们要像春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吐出来,贡献给人民。”可以说,周恩来同志的春蚕精神就是对党和人民忠诚的生动体现。当前,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宗旨观念淡薄,对党不忠诚、不讲政治、自行其是,漠视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等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一要增强政治自信。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二要坚定理想信念。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党员干部必须在根本问题上旗帜鲜明,切实经得起各种挑战和考验,并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歪理邪说,旗帜鲜明地讲好大道理,批驳歪道理,戳穿伪道理,打好主动仗。三要严实纪律规矩。严明政治纪律必须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多做提提领子、扯扯袖子的工作,使党员干部真正懂得党的纪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规矩是做合格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
  “蜜蜂”喻学。1958年7月,周恩来在广东视察工作时,对一些记者说:“你们记者,要像蜜蜂,到处采访,交流经验,自己还酿出蜜糖来。”笔者以为,当前“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全体党员只要博采众长“采过许多花”,专心学习“叮在一处”,就能有收获“酿出蜜来”。一要学党章党规。要逐条逐句通读党章,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义务和权利,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党规党纪是对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是规范党员行为的具体遵循。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二要学系列讲话。认真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党的科学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在实际运用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三学精专业知识。紧抓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的精气神,学精学深专业技术知识,发扬类似“愚公精神”的工匠精神,这种“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匠气”作风,正是“双创”时代所呼唤的。学精专业知识的核心是专注、专心、专一,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在经过深入调研之后便确定一个可行目标,继而心无杂念、全神贯注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和努力;在过程中绝不能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而是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将专业知识学到极致、做出境界、做成精品。诚然,学习创业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孤独、遇到困难、面对诱惑,这时一定要稳住心神、经住诱惑,不达目标,决不言弃。
  “孺子牛”喻为。1946年11月,当时还在国统区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周恩来,应邀出席了上海12个文艺团体举行的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大会。他讲话时,引用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之后,意味深长地说,现在“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我们“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一要有“孺子牛”的俯首之态。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先低下头认真学习,沉下身踏实工作,敢于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缨、讨教,大兴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之风,围绕服务群众和促进发展两大主旨,争做落实工作的表率。二要有“孺子牛”的奉献之心。要像水牛一样只顾埋头耕田,不过分计较个人荣誉与得失,常怀奉献之心,常立为民之志,始终树立“工作第一”、”百姓为大”的理念,把为民服务做到家。三要有“孺子牛”的拓荒之劲。拓荒牛的精神实质就是顽强拼搏、奋力向前、开拓进取、义无反顾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踏实耕耘,锲而不舍的把党和人民的事业这块“大田”耕作好,开垦出一片繁花似锦、果实飘香的新天地。争当创新的拓荒牛,敢于向未知的领域拓进,不断探索工作的新领域和新路径,创造性的推动工作开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邮编:650201
电子邮件:yangxi@mail.kiz.ac.cn
滇ICP备050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20号